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科教材教法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in Civics and Social Sciences 
開課學期
105-1 
授課對象
學程  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授課教師
吳秀玲 
課號
EduTch5459 
課程識別碼
P01 U17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10,A(17:30~19:15) 
上課地點
 
備註
限教育學程學生修習,建議大三以上修習。詳見選課注意事項。上課地點:國發210。
總人數上限:8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1Civic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為教育實習系列課程的第一門課,主要目的在協助學生了解學科課程內涵與教學方法。主要內涵包括:
1. 了解分析課程綱要與教科書
(1) 解讀該科�領域課程綱要:包括九年一貫、高中(或高職)課程綱要。
(2) 分析掌握該科�領域教科書內涵:由於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的實施,市面上有多版本教科書,可帶領學生了解不同版本的單元與主題。
2. 了解學科教法
了解學科知識的各種教學法:例如,英語教學中的whole language approach, communicative approach,自然科學中的實驗教學法等。
3. 解決疑難:各學科中有複雜、艱澀難懂的主題與單元,可以:
(1) 提出難教的單元與概念,教導討論如何有效教學。
(2) 討論學生可能會有的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s),討論如何突破,傳達正確知識。
4. 教案設計與假試教
(1) 教導學生針對學科的重要主題、設計教學單元教案。
(2) 假試教:在班上(或鄰近國中學校)試教教案、由教師與同儕給予回饋。

國、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探究社會科學知識,增進現代公民具備有關社會、文化、法律、道德、政治、經濟及國際關係之知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即以上述揭示之教學目標與核心能力的養成為範圍,分八個單元講授或討論;此外,並注重教學經驗的傳承、教學技巧的訓練與教材教案的編寫。 

課程目標
「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於養成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應有的公民資質,使其成為健全的現代公民,欲達成的目標包含:(一)充實了解現代社會現象的公民知識和現實感;(二)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公民德行和關懷心;(三)增進現代社會生活的公民參與能力與未來觀。本課程的實施乃在培養未來「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的核心能力,概有:(一)認識心理、社會、文化、教育、倫理、法律、政治、經濟以及環境等社會科學領域相關的基本知識;(二)培養對於個人、人際、社區、制度、國家以及全球等現代社會範疇互動應有的公民素養;(三)增進對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世界等相關問題的解決能力;(四)培養對自我的肯定、對鄉土的關懷、對國家的認同並具有地球村的意識;(五)建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國際觀和永續發展的理念。 
課程要求
以講授和討論並重,並邀請國高中教師蒞班指導,同時視情況安排學者專家專題座談或安排參觀訪問(鄰近國高中)與進行教學觀摩等活動。

【自傳】
1.請以 A4大小之紙張書寫(可電腦打字),內容不拘、字數不限;須附照片一張。
2.請於9月30日前繳交授課教師。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Eamonn Callan:Creating Citizens: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iberal Democra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7.
2. John J Cogan and Ray Derricott︰CITIZENSHIP ROR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 London: Stylus Publishing Inc.,2000.
3. 張秀雄主編︰《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7年5月出版。
4. 張秀雄主編︰《各國公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8年2月出版。
5. 林安梧主編:《一九九九年海峽兩岸通識教育與公民養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
育中心,民國88年11月出版。
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編印︰《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9年12月
出版。
7. 周繼祥:《憲法與公民教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4月,初版二刷。
8.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編:《香港教育 - 青少年的品德和公民教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第一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紙筆測驗 
20% 
考試題型與內容,12月26日課堂上公佈。 
2. 
各項作業 
50% 
包括:1.深度訪談報告一篇;2.現行國中各版本教材之同一主題之比較報告一篇;3.高中教案設計共四篇。 
3. 
課堂表現 
30% 
含到課情況、自傳繳交暨配合進度要求的各項資料準備。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簡介 
第2週
  中秋節(放假一天) 
第3週
  教材選評、教學方法與教案設計 
第4週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教科書評介 
第5週
  國慶日(放假一天) 
第6週
  七年級「社會」(公民)教材討論 
第7週
  八年級「社會」(公民)教材討論 
第8週
  九年級「社會」(公民)教材討論 
第9週
  《深度訪談》(自行安排訪國、高中教師) 
第10週
  高中九九課綱說明與課程規劃 
第11週
  高一上「自我、社會與文化」教材和教案討論 
第12週
  高一下「政治與民主」教材和教案討論 
第13週
  高二上「道德與法律規範」教材和教案討論 
第14週
  高二下「經濟與永續發展」教材和教案討論 
第15週
  高三「選修公民與社會(上下)」教材討論 
第16週
  假試教(教學活動設計、PPT和教具製作) 
第17週
  綜合討論與學習評量 
第18週
  【期末考試】(※1月12日前繳齊各項作業)